NAS硬件推荐
免费NAS,操作系统及引导!黑群、黑威、Unraid开心版、TrueNAS、国产开源等
前言
618已至,各大品牌NAS卖的也是如火如荼,打新打折好不热闹。不过应该也有很多小伙伴还在观望吧,是什么让你迟疑一直没有入NAS的坑呢?
介绍一下目前圈子里主流的可以白嫖的NAS操作系统,并提供简单的安装教程,我们可以通过废旧电脑、笔记本或者虚拟机安装尝鲜,为618购买NAS做一个准备。
从我的理解来讲,NAS操作系统大致分为三类:
第一类是软硬件结合的成品NAS的操作系统。 如群晖、威联通、铁威马、极空间、绿联、万由、华芸、海康等等。其中,群晖和威联通有开心版,使得不购买品牌硬件直接部署操作系统成为可能。
第二类纯软件操作系统。 既有收费、又有免费,支持在不同硬件上进行自托管部署的,如Unraid、TureNAS Scale、FreeNas(TrunNas Core)、OMV、IstoreNAS、ZimaOS、XigamaNas等等。
第三类是原生与虚拟化系统。 以linux为核心,辅之以虚拟化、容器化技术,形成一套可部署各种服务的服务器可视化管理系统,如UmbrellaOS、Cosmos-Server等等,同时这里将PVE、ESXI、Hype-V等虚拟化平台一并纳入。
然后,在前面三类NAS系统中,第一类可以出黑群晖和黑威联通,第二类中订阅制的Unraid也可以开心版,剩下的系统基本都支持免费部署和使用。在这些免费的系统中,根据类型又做了一个简单的划分,具体看表格:
开心版,成熟且稳定的必用NAS系统
一、黑群晖
系统成熟度:⭐⭐⭐⭐⭐
部署复杂度:⭐
黑群晖拥有悠久的历史,从最早的麻烦部署到如今一键引导方式,不仅在NAS推广中起到了超高的作用,也为群晖品牌受益提供了一定的帮助,虽然近几年也出现部分引导程序因为某些原因不再持续更新的,但也不断涌现出一些新的引导程序供大家使用。
不过很多人也反馈群晖6.x访问套件中心,7.1访问hub.docker都陆续出现问题,不排除是官方操作导致,这也是越来越多的黑群晖用户想升级到【7.2 update5】的原因。
目前主流的引导程序为rr:https://github.com/RROrg/rr
二、黑威联通
系统成熟度:⭐⭐⭐⭐⭐
部署复杂度:⭐⭐⭐⭐⭐
黑威联通使用的人一直不多,一是因为威联通的性价比足够高,几乎只要群晖一半的价格就可以上车一台全新设备,因此不需要黑。二是因为黑威联通的部署难度比较高,每一台设备配置文件都有不同,需要部署者对linux有足够的了解。
目前的黑威联通引导方式都是基于【老骥伏枥】前辈的方案上做的扩展,且不同型号,不同版本间的配置文件都有差异,很难入手。
目前主流的引导程序:老骥伏枥年牛大礼包
三、UNRAID pro开心版
系统成熟度:⭐⭐⭐⭐⭐
部署复杂度:⭐⭐⭐
Unraid可以说是非成品NAS操作系统的TOP1,主打的就是不采用raid方式存储数据,而是采用奇偶校验盘的形式来确保数据高可用(不过实际运用中奇偶校验盘坏了2块,索性全员raid0),目前Unraid也支持了ZFS文件格式,系统中包含的虚拟机、docker、compose、应用中心、插件等内容,也可以很容易的让我们运作起该系统。
目前主流的引导方式:UNRAID pro 6.11.5版本,https://mi-d.cn/4293
AIO,AIB,榨干硬件的每一点性能
一、Proxmox VE
可玩性:⭐⭐⭐⭐⭐
易用性:⭐⭐⭐
经典的虚拟化平台——PVE,目前主流是7.X和8.X,以debian为底层。支持虚拟机、LXC等虚拟化技术,内置了足够多的应用模板,也支持混合部署。同时,PVE自带有良好的集群、容灾备份功能,文件系统上还支持ZFS,是Cherry认为最牛的AIO系统了。
玩PVE,其实就是玩linux,扩展性第一不是开玩笑的,因此PVE不仅仅可以通过虚拟机部署很多系统,还可以使用LXC直接部署一些容器,将PVE本身作为一个NAS系统而使用。
官网:https://www.proxmox.com/en/
二、ESXi
可玩性:⭐⭐⭐
易用性:⭐⭐⭐⭐⭐
VMware ESXi是以VMKernel为核心的虚拟化平台,操作更加简单,界面也更加友好,更适合AIO新手用于部署不同系统、不同软路由使用。优缺点其实挺明显的,优点就是硬件性能利用高,直通方便,缺点则是兼容性和扩展性不如PVE高。
三、Linux
可玩性:⭐⭐⭐⭐⭐
易用性:⭐
发行版linux基本就是SSH操作了,如ubuntu、debian、centos、gentoo、Arch Linux、armbian等等,主打的就是一个折腾,不同发行版因为包的不同,可以折腾和玩耍的内容也存在一定的差异。之所以有很多人喜欢用发行版linux当作NAS,我认为很大原因就在于更自由安装和部署体验。
linux发行版本身大部分支持LXC、LXD、Docker等虚拟化技术,因此也很适合作为AIO的底层工具,但是操作复杂度是远远大于PVE这种含可视化界面的管理工具,总而言之就是玩玩可以,认真就算了。
开源NAS,爱折腾人的选择
一、TrueNAS Scale
可玩性:⭐⭐⭐⭐⭐
易用性:⭐⭐⭐
TrueNAS应该算是开源NAS操作系统的top1,以debian为底层。TrueNAS以支持ZFS格式和强大的内存需求(内存容量以及ECC内存)而出名。实际上TrueNAS Scale并没有网传的要求那么夸张,除了最低8G内存、16G ssd的硬杠杠外,没有太多太夸张的硬件需求。
TrueNAS面向的更多是专业级用户,这点从操作系统支持就可以看出,支持KVM和QEMU的虚拟机,支持docker,支持ZFS等,核心是提供 HCI(超融合基础设施),所以TrueNAS Scale在部署上多少有点麻烦。不过无论如何,如果是DIY NAS,不考虑黑系统的情况下,TrueNAS Scale肯定是首先。
下载地址:https://www.truenas.com/download-truenas-scale/
二、TrueNAS Core(FreeNAS)
可玩性:⭐⭐⭐⭐
易用性:⭐⭐⭐
TrueNAS Core曾经被称为FreeNAS,不同于TrueNAS,是基于FreeBSD在OpenZFS文件系统上设计的NAS操作系统,后来FreeNAS被TrueNAS的开发商iX systems收购,也重新进行了定位,更名为TrueNAS Core。
因为底层不同,所以TrueNAS Core没有Scale那么高的硬件要求。现在的TureNAS Core和Scale的界面已经基本趋同了,功能上基本上是有的都有,如果硬件条件不那么好的,可以尝试使用TrueNAS Core版本。
如果要问两者的区别,那就是Core限制于底层的原因,可玩性和扩展性不如Scale版本,但好歹是基础功能齐全的NAS系统。
下载地址:https://www.truenas.com/download-truenas-core/?location=hero
三、XigmaNAS
可玩性:⭐⭐
易用性:⭐
XigmaNAS原名FreeNAS,后因为iX systems获取FreeNAS商标后改名为NAS4Free,然后于2018年再次更名为XigamaNAS。也有说法是XigmaNAS是原FreeNAS成员出走后,基于FreeNAS 7的一个分支版本。总之因为命名问题,TrueNAS、FreeNAS、XigmaNAS的渊源我始终没有找到完整的资料。
最新版本的XigmaNAS是13.3.0.5,同样基于FreeBSD底层。XigmaNAS和以上两款NAS系统一样,基本是该有的都有了(好像没有docker),但最大的缺点就是社区太少,如果遇到问题基本上是没办法解决的。这也是XigmaNAS在国内使用一直不多的主要原因。如果你不喜欢折腾,或者技术能力不强,不建议使用该系统。
四、OMV
可玩性:⭐⭐⭐
易用性:⭐⭐⭐
Open Media Vault (OMV)是一个面向家庭用户的NAS发行版,基于Debian开发,目前最新版本是v7.0,通过ISO镜像安装,安装过程十分方便,原生OMV系统只支持一些基础功能,是不支持docker、zfs等功能的,这些额外的功能都需要通过社区插件来安装。因为网络问题,我们一般需要修改OMV源以及插件源,不过这也应该是OMV系统唯一需要动手(ssh)操作的地方,安装完插件的OMV基本迈入完整体。
优点是操作简单,功能界面不复杂,缺点就是没有系统自带的娱乐和应用,需要通过docker补充安装。
下载地址:https://www.openmediavault.org/download.html
五、ZimaOS(CasaOS)
可玩性:⭐⭐⭐
易用性:⭐⭐⭐⭐
ZimaOS是IceWhale团队继CasaOS会发布的一款完整度更高的NAS操作系统,增加了如远程连接、自动备份、Raid支持、应用商城、文件管理等功能,最新的ZimaOS版本在v1.1.0。相比较于传统NAS系统,ZimaOS属于轻量级NAS系统,或者可以认为是一款NAS可视化管理导航系统。
页面风格就是一个简单纯粹的仪表盘,支持连接和文件管理,更多的应用依旧是通过docker部署来实现。好在ZimaOS内部提供了足够多的docker应用,使用者只需要点击安装即可。
优点是足够轻量级,适合在arm等小机器上使用。值得一体的是,zimaOS团队推出了zimacube成品NAS,预计在6月底有测评信息传出。
下载地址: https://zimaos.icewhale.io/zimaos-rauc/latest/zimaos_zimacube_installer.img
六、IstoreNAS
可玩性:⭐⭐
易用性:⭐⭐⭐
IstoreNAS就是原来的IstoreOS,由易有云基于openwrt开发,配上了路由狗UI界面。从界面上看,IstoreNAS更像一个NAS操作系统,但因为内核问题,在实际使用中,IstoreNAS还是更偏向网络管理一些。IstoreNAS的应用,基本上也是通过luci、docker两大源提供的,不过似乎没有很好的将两大应用源作于区分,导致应用逻辑上有些混乱。
优点是足够轻量级,IstoreNAS目前只支持X86,以及ars4、p2pro等路由器,IstoreOS支持会多一些,同时对网络支持上明显多于其它NAS系统。
下载地址:https://fw.koolcenter.com/iStoreNAS/
七、Cosmos-Server
可玩性:⭐⭐
易用性:⭐
Cosmos-Server一款关注于容器访问安全的开源NAS管理系统,包含有导航页、应用商城、容器管理、性能监测面板等功能。最大的特点就是官方有提供内网穿透服务和洋葱服务器访问服务,只需要透出一个端口,即可支持所有容器的安全管理、安全访问等。
但是这玩意的安全,第一时间是折磨自己人。项目本质是通过一个compose文件将所有容器统一在一个网络下,通过容器名来实现内部子路径代替反代连接。
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目内置的容器商城,可以说是本Cherry看到过最大最全的了。
八、UmbrelOS
可玩性:⭐⭐
易用性:⭐
UmbrelOS是一款通过docker安装的服务器可视化管理界面,最早该项目是做加密货币出生的,内置了数十款加密货币的应用。
目前该系统通过整合docker商城的模式,提供超120款国内外docker应用。同时集成了WEB管理、容器管理、应用导航为一体。这个项目最大的优点就是界面比较好看。而且自身品牌有推出一款N5105的小主机搭配自身系统(不过这个小主机已经停产了)
说在最后
虽说免费NAS操作系统很好,但是在个人折腾NAS的时候我们依旧建议采用官方或社区支持的品牌系统,如目前的成品NAS,如Unraid授权等。更好的售后支持意味着一旦NAS出现问题,可以马上由专业的技术人员保障并为我们解决问题,保证数据不丢失。
拾光坞N3:小巧、操作简单的轻NAS体验
满足长辈最基础的需求——照片管理
说回前文的朋友,家里长辈带娃,每天外面玩耍就是咔咔咔一顿拍,时间久了手机存储空间就吃不住了,虽然可以利用网盘自动备份照片,但是长辈刷多了新闻,却对个人数据隐私又有了些自己的理解。
拾光坞N3拥有完整的用户体系和权限控制体系,公用存储、私人存储完全隔离,可通过亲友共享将资料进行分发。
管理与分享家庭照片
🔻利用相册备案功能,将手机中的相册全部备份到拾光坞个人空间中,并根据手机相簿进行分类。
🔻在公共空间中,我们也可以随意新增文件夹,并在备份照片时根据相簿指定备份位置。 🔻利用亲友共享功能,将个人空间的照片文件共享给其它账号查看。
利用docker部署照片管理软件,自动完成人脸分类
🔻得益于拾光坞对docker应用的支持,我们可以部署诸如photoprism、mtphotos、immich等照片管理软件,实现人脸识别、地图分类、人物相册等功能,帮我们更好的管理和欣赏照片、相册。
满足长辈看电视的需求——影视自由
丰富的影视玩法
在影视方面,拾光坞N3提供了多种解决方案,囊括了目前市面上所有的影视玩法,不论是在线收看、影片下载或者最美观的海报墙,拾光坞N3都能信手拈来。 🔻离线下载,支持多种协议的下载方式,更能设置做种条件。
🔻拾光坞影视仓库,可以对电视、电影做不同类型的分类刮削。
极简的播放体验
当影视剧下载完成后,体验就成了最为关键的环节。拾光坞N3支持影视剧在电脑、电视平台上播放。
PC端自带内置播放器,支持视频、音轨、字幕轨道选择,体验感很不错。 TV端自带HDMI输出口,利用手机分享,将想看的影视剧一键投放到电视上。
🔻PC端播放界面,自带海报墙与影视信息。 🔻电视端播放,利用手机端的HDMI播放功能,将影视剧直接播放到电视端且不影响手机使用。
满足长辈工作的需求——文件存储
为手机扩容与备份
尽管现如今手机容量越来越足,512G都是小意思。但是各类APP的体积却也是越来越大,尤其是一些内置游戏引擎的产品。拾光坞N3通过个人云盘服务,将微信文件、通讯录、手机文件统统备份到云端。 🔻手机端通过分享功能,将所有资料统统上传到拾光坞中,PC端同理。
不会丢的公文包
Cherry家有亲人在教培行业,奔波于各大课外班,常常随身携带多个U盘用于教材拷贝,问及为什么要带好几个,答案就是容易忘在培训班的电脑上,主打一个人间真实。 🔻局域网内,拾光坞秒变共享硬盘,家庭内所有设备都可以访问。开启SMB服务,并设置访问密码以后,可以在各个设备上访问拾光坞的存储空间,如windows在电脑上输入
\\192.168.1.109\hdd0
,mac在访达中连接smb://192.168.1.109/hdd0
,文件迁移变得极为简单。 🔻互联网端,配合Raidrive变身网络云盘,还能作为异地同步中心。开启Webdav,家里也能访问父母家的拾光坞,不管有任何文件资料、影视剧、软件都可以快速共享。
满足长辈勤俭的需求——自给自足
超低损耗不心疼
🔻小米智能开关读取的功率数,机身附带2T硬盘,平均在8-10w,一天就是电费为0.12元,这么低的功耗,要什么自行车?
星光计划还能赚钱
本次Cherry使用的是拾光坞N3星光版,星光版相较于普通版,有一个星光计划服务,独立运行在N3的emmc存储(128G)中,待合约期结束以后,emmc存储可用作本机存储。
很多人会担心星光计划占用太多的带宽,其实这点也不用太多顾虑,星光计划内置限速模式,可以根据自己的网络环境随时切换带宽占用比,例如自由限速、智能均衡、极限模式等。
值得一提的是,通过跑星光计划可获取的星光豆,除了在可以在社区兑换各类软件会员外,更是可以直接提现哦,只要星光豆总值满20元,就可以直接提现。 ==== 🔻星光计划及兑换物品
值得更多的期待
作为一台瑞芯微RK3566的轻NAS,拾光坞N3拥有4核4线程的标准配置,G52集显支持影视转码,兼容如百度网盘、虚拟机、docker、DDNS等核心功能,可谓是五脏俱全。
而让人值得期待的是,官方支出2024年上半年,拾光坞将不断迭代新功能,如离线访问、内网穿透、http\https共享、外接USB硬盘一键备份、可视化监控仪表盘、文件加密、相册和视频升级等等,更是不断的在完善这台足够诚意的轻NAS产品。
知名路由系统:istoreOS更新了NAS操作系统
说起openwrt,大家对casaos、zimaos、istore、istoreOS是否有小小的疑惑呢?(至少Cherry是这样的)。
这些项目都是基于op为核心开发的操作系统/商城系统,互相之间有着相似的界面和操作风格,如果有熟悉的大佬,麻烦为Cherry解惑一下。
目前Cherry个人理解的是istore最早是openwrt上发布的应用商城,而冰鲸的CasaOS较早发布,随后发布了专家版的zimaOS。istoreOS则是在isotre基础上,由易有云进一步发展出来的路由操作系统?
4月初,易有云旗下的istoreOS发布了NAS镜像版本,进一步将原来的路由存储系统重新定义为NAS系统,目前仅支持x86和ars4进行安装。
那么,今天我们就来体验一下。
一、下载并解压istoreNAS镜像
🔻官方下载X86版本固件, 固件格式为**.img.gz,需要到linux系统中进行解压。 https://fw.koolcenter.com/iStoreNAS/x86_64/ 🔻建议使用finalshell登录PVE系统,然后在文件这里输入
/var/lib/vz/template/iso
回车,点击刷新按钮,然后上传刚才的istoreos-22.03.6-2024031514-x86-64-squashfs-combined.img.gz附件。 🔻接着,在ssh页面依次输入以下指令
cd /var/lib/vz/template/isogzip -d istoreos-22.03.6-2024031514-x86-64-squashfs-combined.img.gz
``
🔻至此,我们的img镜像就解压完成了,稍后使用qm来制作虚拟硬盘。
二、新建虚拟机,并生成启动盘
🔻PVE里随便起一个虚拟机,记录下VM ID。 🔻操作系统选择不适用任意介质,剩下的选项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。
🔻回到ssh页面,输入以下指令,最后可以看到生成了一个disk。
# 这里的101替换成你自己的VM ID即可qm importdisk 101 /var/lib/vz/template/iso/istoreos-22.03.6-2024031514-x86-64-squashfs-combined.img local-lvm
🔻回到虚拟机页面,选择新出现的未使用磁盘,点击编辑,选择添加
🔻更改启动盘顺序为新增的硬盘即可。
三、安装系统
打开虚拟机,系统一路自动安装,最后按回车启动系统 输入指令
ifconfig
查看ip地址,登录NAS页面 登录系统,界面有点inter那个味了,默认账号密码是
root/pasword
四、系统展示
不得不说,istroeNAS确实是国人开源NAS集大成之作,得益于luci、docker的社区维护,istoreNAS将更多的开源应用通过界面集成的方式集合到了操作系统中,这对于用户侧来说是无感的,你不需要这是什么,如何安装,你只需要使用即可。
路由狗界面
istoreNAS依旧使用的是路由器界面,但是经过那么长时间的迭代,不管是界面布局、图标、设计风格都和最初版本有了很大的提升。这也让istoreNAS看起来更像是一个NAS操作系统,而不是原来istoreOS的导航栏风格。
控制面板
控制面板中,基本囊括了大部分的界面配置和基本调阅功能,例如监控仪表盘、系统更新、网络面板、文件服务、任务计划等。在界面布局上,则支持自定义壁纸。 其中文件服务目前只开放了webdav共享,其它共享需要通过三方软件来实现。
应用商城
应用商城里还是luci源为主的应用(部分安装后依旧需要docker部署才能使用),目前内置88个应用,基本涵盖了软路由和nas日常所需使用的软件。
存储管理
存储卷单独成为了一个模块,值得一提的是支持了raid,不过还处于测试阶段。另外,存储管理也提供了SMART功能供查询。
文件管理
这部分应该是使用的易有云的模块,从目录这侧看,比较好的对常用文件、卷进行了分类,缺点还是存在,就是开放的文件权限太大了,对于NAS用户来说,其实系统文件并不需要展示,更应该关注于存储的文件上。此外,更多的功能,则需要使用易有云插件来实现。
家庭影音
采用的是jellyfin客户端的形式,初次打开会提示未安装jellyfin。但是安装好以后,还需要转跳到istoreOS里设置,这点应该是还没有开发
相册软件
相册软件是路由狗自己开发的功能,人物识别采用的是开源项目pigo(当前版本暂时移除了),重复相片检测使用的是项目duplo。因为没有单独的搜索栏,所以应当是不支持clip的。
下载工具
下载工具是基于aria2的可视化套壳UI,支持增加BT tracker地址。
docker可视化
这没啥好说的,中规中矩的功能
云服务
这里相当于是外网访问服务了,采用tailscale为异地组网工具。登录路由狗账号以后可实现APP或异地访问。
管理后端(op)
管理后端依旧是熟悉的配方,openwrt的常规界面,不过对仪表盘进行了重新部署,看起来很清爽,也更符合NAS的定位。在这个页面,更多的是维护网络、服务配置的页面,和日常使用op是一样的,也是op模块最擅长的部分,就不多介绍了。
后记
也许没有一直关注这个项目的原因,初步体验下来,Cherry感觉和去年看istoreOS、casaOS、zimaOS等项目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异。
整个系统给人的感觉的确更接近于一个NAS系统,而不是单纯的openwrt套壳项目。
但是不足的地方依旧存在,首先是openwrt过于自由的使用权,过多的功能对新手用户来说其实是更多的麻烦,想玩明白一个op的学习成本实在太高;其次以网络为核心的使用习惯,与NAS这种以存储为核心的使用习惯,依旧存在风格差异,尤其是linux挂载、配置文件修改这些具有一定专业性,和一定危险性的使用技巧,对于新手玩家来说是极其致命的;最后,Cherry个人感觉是luci和docker的不协调,虽然两者都能提供一定量的工具,但是侧重点的不同让应用的使用、配置给人以割裂感,在使用过程中造成了一定的不顺畅。
但是,作为国内开源NAS系统的先驱者,istoreNAS选择自研+开源的有机结合,不得不说是当前市场下最合适的一种选择。未来,希望有更针对NAS产品定位的功能可以附加在istoreNAS上,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项目可以被集成在里面。